近日,教育部正式公布了《2025—2028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这份被誉为“新白名单”的重要文件,直接关系到未来几年中小学生的升学路径与综合素质评价,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上一版名单相比,此次调整可谓是一场“大换血”,不仅新增了多项前沿赛事,也让一些老牌竞赛遗憾离场,预示着未来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赛事大洗牌
在自然科学素养类中,新增了如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大赛、全国青少年科学实验能力大赛等5项赛事。这些竞赛不仅涵盖了人工智能、科学实验、建模探究等传统科技领域,还纳入了心理健康和安全应急等社会热点议题,体现了对青少年全面科学素养的重视。主办方包括专业协会、高校和公益组织,凸显了科学教育的权威性和社会协同参与的特点。这些竞赛的共同特点是强调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旨在培养青少年应对未来科技发展和社会挑战的综合能力,标志着科学教育从单一知识传授向跨学科整合与真实场景应用的转变。新增自然科学素养类(5项)
- 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大赛:由中国福利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主办,旨在培养青少年的AI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 全国青少年科学实验能力大赛:由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主办,注重提升青少年的科学实验操作和探究能力。
- 全国青少年科学探究建模能力大赛: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面向普通高中学生,培养科学探究和建模能力。
- 全国青少年心理成长知识与应用创新大赛:由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主办,关注青少年心理成长,提升心理知识应用能力。
- 全国青少年安全与应急科普创新大赛:由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主办,增强青少年的安全意识和应急科普能力。
这些竞赛聚焦于中华诗词、文学创作、红色文化、语言表达和志愿文学等领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传承、语言能力培养和价值观塑造的高度重视。
通过诗词美育、文学创作和语言表达等竞赛形式,不仅提升了青少年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还强化了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与自然科学类竞赛的实践导向相呼应,人文类竞赛同样强调创新表达和社会责任感,如“讲好中国故事”和志愿文学创作,展现了人文教育与时代精神的紧密结合。
这表明当前教育在培养科技人才的同时,同样注重人文精神的培育,致力于塑造兼具科学思维与文化底蕴的新时代青少年。
人文综合素养类(5项)
- 中华诗词美育大赛:由中华诗词学会主办,弘扬中华诗词文化,提升青少年诗词素养。
- 鲁迅青少年文学大赛:由鲁迅文化基金会主办,鼓励青少年进行文学创作,传承鲁迅精神。
- 全国青少年红色文化传承与实践创新大赛:由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主办,传承红色文化,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情怀。
- “讲好中国故事”全国中小学语言素养大赛:由中国教育电视协会主办,提高青少年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传播意识。
- 同颂中华·全国青少年志愿文学创作与诵读大赛:由中国青年报社主办,通过文学创作和诵读,弘扬正能量。
同时,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和国防素养大赛的设立,反映了国家战略与文化自信在青少年教育中的渗透,将审美能力、身体素质与家国情怀的培养紧密结合。
校园戏剧和视觉艺术工作坊等项目则突出了实践性和创新性,鼓励青少年在艺术创作中展现个性与团队协作。整体来看,艺术体育类竞赛正朝着"科技赋能艺术、文化融合教育、素养对接国家需求"的方向发展,旨在培养兼具审美能力、创新思维和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人才。
艺术体育类(6项)
- 全国中小学生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由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等主办,激发青少年的海洋文化创作灵感。
- 全国青少年国防素养大赛:由南京理工大学主办,增强青少年的国防意识和素养。
- “戏剧中国”全国青少年戏剧文化艺术大赛:由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主办,培养青少年的戏剧表演和创作能力。
- 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辅助生成数字艺术创作者大赛: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主办,融合科技与艺术,培养数字艺术创作人才。
- 学校美育助力行动——青少年视觉艺术传承与创新工作坊展示:由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主办,推动青少年视觉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 “常青藤”全国青少年校园戏剧创意大赛:由中央戏剧学院主办,提升青少年的校园戏剧创意和表演水平。
这些老牌竞赛“出局”
有新入者,自然也有暂别者。本次名单调整,有13项曾经广受关注的竞赛被移除,其中不乏一些曾被学生和家长们奉为“升学利器”的赛事,例如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和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这些竞赛的移除,一方面可能是为了进一步规范和优化赛事结构,避免同质化竞争;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在引导教育资源和学生精力向更符合当前教育改革方向的竞赛倾斜。这提醒着我们,盲目追逐过往的热门赛事已不可取,而是需要更加关注新政策下的新赛道。
类别 | 竞赛名称 |
自然科学素养类 |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 |
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 | |
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 | |
“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空天科技体验与创新大赛 | |
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 | |
中国“芯”助力中国梦—全国青少年通信科技创新大赛 | |
人文综合素养类 | 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 |
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 | |
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 | |
“语文报杯•时代新人说”全国中学生征文大赛 | |
艺术体育类 | 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 |
“致敬英雄”全国青少年文化艺术创作主题教育竞赛 | |
全国青少年音乐素养大赛 |
新名单背后的教育风向标
“新白名单”的公布,不仅仅是几项赛事的增减,更深层次地反映了未来教育的几个重要趋势:
- 突出综合素养: 新增赛事不再局限于单一学科知识的考察,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 强化科创与实践: 多个与人工智能、科学实验、科技探究相关的竞赛入选,预示着未来科技创新和动手实践将成为衡量学生能力的核心标准。
- 回归文化与人文: 传统文化、文学创作类赛事的入选,表明在科技强国的道路上,人文底蕴同样是不可或缺的基石。
教育部白名单竞赛简介
定义与性质
教育部白名单竞赛是经过教育部严格审核、评估后公布的全国性中小学生竞赛活动,面向6-18岁学生群体。其核心特点包括:- 权威性:教育部官方认可,赛事规则公平透明。
- 规范性:主办单位资质合规,赛程安排科学合理。
- 教育性: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新课改目标高度契合。
初高中学生参赛价值分析
1. 升学竞争力提升
1.多元录取通道2.在 强基计划、综合评价招生、特长生选拔等升学路径中,白名单奖项可作为:
3.学科特长的权威证明
4. 创新潜质的量化依据
5. 部分省份中考加分项(视当地政策)
2. 综合素质评价优化
对接中高考改革方向,完善以下评价维度:实践创新(科研项目/创意设计经历)
社会参与(团队协作/公益活动记录)
个人特长(艺术体育/人文领域成果)
智芯神元:助力学生拥抱AI时代新赛道
面对“新白名单”对人工智能和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家长们正面临如何为孩子选择并培养新赛道能力的挑战。智芯神元作为专注于校外人工智能教育的服务提供商,致力于为中小学生提供符合时代趋势的培养方案。我们以“科技赋能教育,助力培育AI时代新型人才”为使命,将前沿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打造了从AI模型、智能硬件到课程体系的全链条产品矩阵,构建起创新的智能教育生态。
依托我们专业的机器人成长中心和科技研学基地,我们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习体验。从幼儿园的AI启蒙到中小学的机器人编程、无人机应用,我们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设计了专属的学习路径。通过趣味编程沙盘和AI互动课程,孩子们能在动手实践中培养创造力、逻辑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我们还提供专业的赛事辅导和集训服务,覆盖如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大赛等新白名单项目,以及CARC、WRO、NOIP等级考试等国内外权威赛事。通过专家指导、项目实战和模拟训练,我们帮助学生提升技术能力和创新思维,助力他们在未来的白名单赛事中脱颖而出,为升学和个人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获取更多AI教育干货或定制学习方案?添加客服微信,即可享受一对一咨询服务。